首 页 关于我们 资讯中心 通知公告 担保研究院 投诉建议风险 会员中心 考试认证 企业曝光台 联系方式
  [会员登陆]
站内搜索
  相关栏目
政策法规
行业新闻
领导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详细信息

重磅!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这些重要信号
人民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在对宏观经济的研判上,《报告》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谈及下一步政策思路,《报告》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金融工具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报告》专栏介绍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助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


《报告》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金融工具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 一是着力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缺口问题。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有力补充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资本金。

     

  • 二是配套融资积极跟进。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今年新增的8000亿元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目前各银行为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有效满足项目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 三是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第一批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实现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也将按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分批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从落地效果看,今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明显高于去年全年的0.4%。未来随着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加快落地,将不断释放“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


根据《报告》,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配合督促项目开工建设和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其他资本金到位,推进金融工具加快资金支付使用,支持项目配套融资衔接跟进,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2022年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报告》显示,9月29日出台的政策是针对2022年6-8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主要城市数据,符合条件的有23个),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不低于LPR减20个基点的规定阶段性放宽至2022年底。这一政策针对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而且是阶段性的,2022年底到期后原有政策将自动恢复,这种安排既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也体现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政策出台后,一些城市政府积极响应,作出了相应调整。山东济宁、湖北黄冈、广东清远和阳江、浙江温州和舟山等城市,已将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LPR减35个基点至LPR减60个基点,降幅在15个至40个基点之间;湖北、广东部分城市阶段性取消了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实际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看,2022年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133个基点。


《报告》还显示,自2022年10月1日起,人民银行下调了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同步支持居民刚性住房需求。这是2015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

 


《报告》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市场供求总体平衡。《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有基本面和政策面两大支撑因素。

 

从基本面看

 

  • 一是国内经济大盘稳定、稳中向好,这是汇率稳定最大的基本面。尽管经济短期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 二是国际收支大盘基础坚实,这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盘。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6%;1-9月货物贸易顺差6452亿美元,同比增长52%。贸易渠道充沛的资金净流入充分满足企业和居民用汇需要,这是外汇供求得以平衡、外汇市场得以平稳运行的基本盘。与此同时,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强吸引力。5月11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

 

  • 三是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这是维护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3万亿美元,持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上方,能够覆盖一年以上的进口付汇;6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对外资产规模达9.2万亿美元,短期外债规模相对于外汇储备保持低位,国家、金融体系、实体部门外汇资金充足,有厚实的家底抵御外部冲击。

 

从政策面看

 

  • 一是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宏观审慎管理不断完善,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同时,人民银行已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提高,汇率弹性明显增强,较好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增强了货币政策自主性,人民银行以我为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平衡了国际收支,促进了内外部均衡,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 二是历史上这一机制经受住了多轮外部冲击的考验。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灵活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垫”作用。面对历史上多轮的汇率超调,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市场预期,为汇率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报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决平抑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合理看待存贷差拉大

2022年以来,银行体系存贷差增加较多,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期新增存款22.8万亿元,9月末存贷款余额的差值为44.2万亿元,较2021年末扩大4.7万亿元,引起一些关注。

 

图片

有观点将存贷差扩大与储蓄向投资转化问题联系起来,并认为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就可以缩小存贷差。

 

《报告》指出,对此,需要探其根本、正确看待。

 

以我国今年的情况为例,存贷差扩大实际是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体现。今年以来,受超预期因素影响,局部领域信贷需求放缓,而经济循环部分环节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有所增加,托举经济需要相对更多的货币支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使得非贷款渠道创造的货币增多,存贷差因此扩大。


《报告》表示,类似地,近年来国外主要经济体存贷差也呈现扩大趋势,主要与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特别是银行体系支持财政赤字支出等因素有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或银行通过购买国债支持财政扩张,再由财政支出转为实体经济存款,导致存贷差扩大。

 

 

《报告》强调,总的来看,存贷差扩大本质上反映的是贷款以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与储蓄向投资转化没有直接关系。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存款总体增长较快,同时由于疫情等特殊因素,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之间的循环不畅,反映为9月末,住户部门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为14.5%,较企业部门11.2%的增速高3.3个百分点;1-9月住户存款新增13.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8%,较去年同期高6.9个百分点,存款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存款总量,因此并不会改变存贷差。


 上一篇: 动荡债市迎利好!央行千亿净投放呵护市场!专家:资金利率快速上行不可持续
 下一篇:金融监管有关政策汇编(2021年度)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 100031
联系电话:010-66094423    010-53392692    13522178372
中国非融资担保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8—2011   京ICP备10042963号-1

 

担保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担保监管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  国家人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务院国资委 工信部 担保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非融资担保产业研究院(联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担保自律机构: 担保协会(国际)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 中国非融资担保产业研究院(联盟) 全国担保机构联席会 担保指导单位:商务部 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 担保监督媒体:CCTV-2 财经 CCTV-2 经济与法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 法制日报 

                                        

肺癌早期治疗 肺癌晚期治疗 胃癌的中医治疗 肿瘤早期治疗 肿瘤晚期治疗 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癌症治疗 汇海 汇海教授